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,园艺园林学院师生走进周邓纪念馆,开展了一场“寻廉脉”廉洁实践课。
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,师生们怀着崇敬之情瞻仰历史文物,重温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、廉洁奉公的感人事迹。简朴的实物、珍贵的图片、深情的往事,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清廉自守的政治本色和崇高精神风范。在学院党委副书记王祥的带领下,党员师生面对党旗庄严宣誓,铿锵誓言回荡在现场,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与初心使命。
学院教师杨国利带来了一场生动的现场教学。她从《管子》“礼义廉耻,国之四维”讲到于谦“要留清白在人间”的铮铮铁骨,再到周总理一件睡衣补了又补的公仆风范,系统梳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基因。杨国利老师创新性地引入“触媒理论”,鼓励同学们以设计师的眼光参观,思考如何让千年廉韵通过创意设计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,为同学们打开了将传统廉洁文化与现代设计语言相结合的思路。




参观结束后,同学们结合自身实际,分享了对廉洁初心的深刻理解:王新妍从西花厅的海棠花谈起:“那株孤高清洁的海棠花,正是总理品格的写照。花瓣化作春泥,滋养大地,也滋养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。”陈带莉围绕总理“三付饭费”的故事,提炼出两个“不亏欠”:伟大品格往往体现在细节中,不亏欠诚信,不亏欠情谊,独立完成作业、考试诚信应考,这就是我们的‘付费’。许如芸从周总理“十条家规”中获得启发:“清廉是食堂按需打饭的自觉,是实验室不私拿一张纸的严谨,更是奖学金评选凭实力竞争的坦荡。”
同学们受“触媒理论”启发,现场分享廉洁主题景观设计方案,探索将廉洁文化融入公共空间、校园环境的新路径,展现了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创新实践的能力。

此次“寻廉脉”廉洁实践课通过沉浸式参观、触及灵魂的研讨宣誓和面向未来的创意设计,构建了多元立体的学习体验场,有效推动了廉洁文化教育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的转变、从历史回顾向未来创新的延伸。
园艺园林学院将继续以“寻廉脉”活动为抓手,不断探索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点,引导青年学子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涵养清正品格,在专业学习中厚植廉洁理念,让青春在新时代绽放清正之花。
